欧美首页电视剧8分剧扎堆出现,豆瓣评分上演“通货膨胀”?

8分剧扎堆出现,豆瓣评分上演“通货膨胀”?

原标题:8分剧扎堆出现,豆瓣评分上演“通货膨胀”?

2023年10月16日刊|总第2266期

今年豆瓣评分过8分的国剧,已经多达21部。

曾几何时,豆瓣评分破8是一个非常值得剧方宣传的点,破8约等于神作,是一个从观众到片方约定俗成的规则。

如果“神作”密集出现,很容易让人怀疑“神作”的含金量。当8分剧遍地走,是国剧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,还是豆瓣评分开始“通货膨胀”了?

根据统计,今年21部豆瓣评分破8国产剧如下,其中口碑榜首为腾讯视频“X剧场”《漫长的季节》,85.6万人评分9.4,堪称年度“剧王”。

除以上图表中的作品之外,台剧中也出现了像8.8分的《有生之年》《不良执念清除师》这样的作品,再加上像《大宋少年志2》这样豆瓣开分8.3,目前降至7.9的作品,可以说今年国剧的豆瓣评分确实是水涨船高。

第三方的统计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。根据云合数据统计,2022年Q1上新剧集的部均豆瓣评分是6.0,而2023年同期的部均评分则上涨到了6.7,涨幅非常明显。

从这个统计表中,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。

首先是打分人数,从最高的80多万人到最低的不足2000人,这一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作品的影响力:有些8分剧可能只是小范围传播,有些则成为舆论热点。过去的豆瓣8分剧,就算观众没看过,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有所耳闻,但是在观众日益圈层化的今天,有些8分剧可能大量观众闻所未闻。

圈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了。

同样是8分剧,《不就是拔河吗》只有不到两千人评分,而《九义人》则有2.6万人评分;《今日宜加油》3.5万人,而《漫长的季节》则有85万人评分。这些8分剧,涉及的观众群体明显是不同的,也很难拿到同一纬度上来讨论。

能打破圈层的、形成全民追剧热潮的作品越来越少,取而代之的是各个细分赛道上的排头兵,各自聚拢对应观众。只要这些作品能够做到本赛道的前列,豆瓣评分肯定不会低。

其次是情绪。情绪在观众打分的时候越来越起到主导作用了,这些情绪可能是惋惜、愤怒或者鼓励。可以认为,今年部分8分剧得到了观众的情绪加成。

例如《三体》,以超硬核科幻剧情打开了中国科幻类型剧大门,也以高度还原价值抚慰了广大原著粉情绪。所以在《三体》本身质量争气的前提下,观众们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,在那些五星好评里,其实寄托着他们对国产科幻剧美好未来的期待。

在情景喜剧这一赛道上,很多年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,但是今年的《破事精英》第二季、《鹊刀门传奇》和《今日宜加油》这三部作品,质量表现都让观众眼前一亮。对于这些能把观众逗笑的喜剧,观众打分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过分苛责。

还有就是类型偏向的问题。像喜剧、犯罪、悬疑等类型的剧集,本身的受众面就比较广,因此处于同等质量的话,这些类型的作品就容易获得较高评分,往年这类作品中的8分剧也不在少数。

但也不可否认,有些作品得到高分评价属于适逢其会。如果把今年的这些8分剧放到早些年间的豆瓣,得出的评分可能是另一种模样。

作为文青聚集的精神角落,豆瓣的评分体系向来自有一套。其基于用户打分综合而来的算法以及个人化的审美,彰显着独特的品味,精英小众、冷门佳作至今仍是相当数量豆瓣用户的心头好。在这样的标准下,国剧想拿到8分以上,是非常困难的。

要么是有一定质量的作品,再加持童年滤镜,得到当下高分。

例如《魔幻手机》,当年开播时豆瓣评出4.1分,被批评“过于魔幻”,如今已经悄悄涨至8.5分。而开分时不足4分的《西游记后传》,如今其评分也到了8.1分。

当年被抢走遥控器的孩子们长大了,终于在社交媒体上拿回评判喜恶的话语权。

要么是确实经典的作品。像《甄嬛传》《武林外传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《大宅门》等电视剧,均在9分以上,是实打实的优质作品。

在此基础上,豆瓣形成了一个根据评分分布判断作品质量的标准,所谓“倒L型传世佳片、F型大好片,P型好片,D型普通片,L型大烂片,C型旷世奇片→正在粉黑大战中。”

这一标准如今依然靠谱,可是豆瓣的生态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
自从豆瓣开始进军“下沉市场”起,其用户构成就不一样了,从过去仅仅为了标记爱好的“精神角落”转变为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平台,甚至其书影音和小组的用户使用目的完全不同。

豆瓣用户在不断分流的同时,打分群体的用户画像也处于变动的状态。

延迟开分变得越来越常见。豆瓣的开分规则向来不为人所知,但是近来年一些影视作品在开分速度上明显变慢了,甚至存在电视剧播完数月之后也没有开分的情况。

例如《玉骨遥》《公子不可求》《花溪记》等作品,收官后依然处于待开分状态。屡见不鲜的延迟开分,无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,都是对豆瓣评分公信力的一种影响。

与延迟开分相伴随的,是评论区的乱象。作为影视宣发的重要阵地,豆瓣的重要性无可替代。很多人抨击它,但是却不得不参考它。为了支持自己喜爱的明星和作品,大量粉丝群体涌入豆瓣,在一些作品的评论区上演红黑大战,以至于会专门出现短评区异常的提示。

面对这种的局面,豆瓣也是非常头疼,为此出台过很多办法,其中以《豆瓣电影评分八问》最为有名,其中还专门强调“水军是有的,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。”

豆瓣评分真的刷不动吗?小群体或许刷不动,但广泛观众的情绪上头评分行为很容易影响分值波动。

2018年金鹰奖颁奖前后,大量用户对《漂亮的李慧珍》进行低分评价,造成短时间这部作品的评分从4.6降至3.5,呈现出一种“L”型分布。

加上豆瓣向来有“一星运动”的传统(即集体对某部作品打一星,动机往往五花八门),很多作品的评分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波动。可见只要评分用户的数量足够多,短时间内造成豆瓣评分改变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给一部作品评分终究是叠加了主观审美之后的产物,也很难说什么公正客观,所以豆瓣评分作为一种参考体系,在审美逐渐多元化的当下,其价值已经淡化了。与其依赖豆瓣,不如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。

在想清楚了豆瓣的这些变化之后,再去审视那些8分剧,过誉还是低估,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
文 | 凌云

注:全文图源网络

-END-

切换深色外观
回到顶部